第25个防治碘缺乏病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中碘元素含量相对不足,人体摄入不够,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人体生长发育障碍。因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发育障碍而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二、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造成病区人群的智能损害。缺碘也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妇女和儿童是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缺碘对动物也有与人类同样的损害,缺碘地区的牛、羊等大小牲畜的流产率增高,新生动物死亡率比不缺碘地区高,肉、毛、奶、蛋的产量及牲畜的生殖能力也明显降低。
三、碘的摄入和代谢
20世纪初证明,碘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以碘化物方式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目前来讲,80%-90%的碘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用水,空气中含量很少。甲状腺对碘有非常好的摄取能力,碘进入人体后,几乎可以百分百吸收。体内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是血浆中的几十倍。当停止碘的供应以后,体内的碘只能维持两到三个月,如果没有继续供给,可能就会发生碘缺乏。
四、碘的生理功能
碘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功能非常广泛。一是促进生长发育,它可以活化100多种酶,和生长激素共同发挥作用增加骨骼、肌肉和性的发育,而且只在发育期起作用。二是脑发育,甲状腺激素对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脑发育关键期缺少碘,将对智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失。
五、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自然环境缺碘是指土壤和水含碘不足。自然环境缺碘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大约在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川溶化,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碘缺乏,也是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第二,洪水泛滥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第三,生态因素。由于植被破坏,土壤表面被风、沙、雨水、河流带走,致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滤并大量丢失,这种现象在山区更加明显。
六、为什么说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人类经过近一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